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良策则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实、细、准、效”这一“五字诀”,是他多年调查研究的经验总结;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抓住症结、解决问题,也是他一贯的工作方式。
这次主题教育中,大兴调查研究是重要内容和鲜明特点。“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
每一次深入调研,都是一次躬行求知。
今年以来,从南海之滨到北部边疆,从太湖之畔到川蜀大地,习近平总书记探港口、到企业、入农村、访社区,了解农业示范园、工业园、科技园,察看自然保护区、遗址博物馆、科学实验室……他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辞辛劳,密切联系群众。
从现代化产业体系到乡村振兴,从区域协调发展到高水平对外开放,从生态文明建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总书记的调研主题涉及各领域各方面。他听取汇报、主持座谈,察实情、谋良策,深入调查研究,既追溯历史,又立足当下,更着眼未来。
“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要求全党的,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主题教育中,调查研究蔚然成风。各地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并努力将其变为效果清单,真正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成推进工作的实效。
促发展
——以实干成效兴党强国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针对这一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部署、提要求。在今年的地方考察调研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亦是关键词、高频词。
行走岭南大地,他指出,“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再抵雄安新区,他嘱托“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他强调,“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赶赴古城西安,他要求“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
踏上河套平原,他希望内蒙古“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前往鱼米之乡,他指出,“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深入天府之国,他强调,“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新征程,新起点,新目标。开局之年,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昂扬的斗志带领亿万群众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奋力书写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